找到相关内容2344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十法界之-人法界(3

    国界。名辛头河。河边有国。名苏毗罗。人民丰乐。食赤稻米。其国安乐。山林流水。过此国界。复有一国。名苏罗沙吒。过此国界。复有一国。名波罗多。其土纵广二十由旬。国中多有石榴蒲桃。其国有城。名弥多罗蒲迦。过...吱多迦林。有罗刹。名曰恶梦。住在此林。其行速疾。于眴目顷。能行至于百千由旬。为诸众生。作不利益。作不安乐   复次修行者。随顺观外身。观阎浮提郁单越二国中间。复有何等山河海渚。何处颇有不生不死非退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753052.html
  • 演培法师:人间佛陀(3

    横坚不能到达安乐解脱之道,与其就饿毙在这岸边,不如从日常生活中,发出抑扬智见与欲望的力量。因而毫不犹豫的接受村姑的乳糜之供。饮食对于身体的健康,说来确是极为重要的,悉达多自吃过乳糜,精神“...觉解脱的圣者,为人类树立光辉的典型。宗教的真意义,不从外来,而足人类的向上彻悟,体现真理,而到达永恒的安乐、自在、清净。而且,人间的“勇猛”、“亿念,”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365956.html
  • 是“救赎”还是“涅槃”——从佛教与基督教的死亡观评析安乐死问题的现状

    根据佛教,平常心就是“道”。[3]   4. 佛教对于安乐死的看法   根除了人的一切欲望与追求之后,就是“了生”。达到了寂静涅槃,即是“了死”。由消解“生”实现消解“死”,就是佛教死亡智慧的核心。...  摘要: 安乐死问题是当代生命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,对于这一问题各界争论不休。但是,就理论资源的角度来说,大多只是集中于医学、哲学以及伦理学等领域,本文试图从基督教与佛教比较的角度去分析安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3280520.html
  • 轮回现象的科学证明(3

    角度衡量此类人的想法,则这些所谓的奇思妙想均属痴心妄想。因痛苦、安乐以及我与我执都依靠众生的心方能得以产生,它们永远也不可能等同于外界的物质。而心却任谁都无法制造、复制,过去、现在乃至将来,人们都不会...:“一般而言,人们对于前世这个课题所采取的态度可大略分为几大类:1、坚决反对,这包括一些学术界及基督教界的人士。2、不反对也不赞成,任其自然,……3、赞成或不反对,但也不支持,……4、不预设立场,愿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5144655.html
  • 净明山人:中华禅随笔(3

    无罪,虽西方人心不净,亦有愆。东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西方。西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何国?凡愚不了自性,不识身中净土,愿东愿西,悟人在处一般。所以佛言,随所住处恒安乐。  使君!心地但无不善,西方去此不遥,若怀...

    净明山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546132.html
  • 佛教景教初传中国历史的比较研究(3

    世间一切都是空的。主张通过修行,远离爱欲乐触,超脱现实世界,以达到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——涅盘。说到底,佛教宣扬的是一种出世主义。而中国自西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——儒家思想,宣扬的则是治平入世之道...与儒释道三教的共同点。此三个特点在景教文献和《一神论》、《序听迷诗所经》、《志玄安乐经》、《尊经》的内容中多有体现。  在论及上帝论、基督论中,景教较多地使用了道家的概念。景教碑文“粤若常然真寂,先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0549759.html
  •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(3

    科学,则安乐之利斯得”[注:太虚《集团和恶止善行》。]要“转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”,又强调“为已则他自俱绝”,“为众则自他俱益”[注:太虚《转凡小乘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》。],呼吁世界和平,强调“毁灭人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0749898.html
  • 中国古代佛教版画史综论(3

    为佛教用语,即“莲华藏世界”的简称,意指极乐世界,为大乘佛教所信仰。图版绘刻繁密而层次分明,在庄严、曼妙的氛围中,一百五十余尊佛、菩萨及诸天集于一堂,佛国的安乐与祥和,被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图版左下角有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0850883.html
  • 长老偈·长老尼偈故事(3

    禅观多喜悦,得达安乐地。  六十四 维摩勒憍陈如长老偈  小传:名Vimalakondanna。瓶沙王青年时曾乔装打扮,到吠舍离去会美妓菴婆巴利与她过夜,妓受孕。王讲明自己身份,赠她财物,离她而去。...

    释果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4762392.html
  • 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度人舟(3)

      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度人舟观音菩萨修法介绍3   第二章修学观音菩萨法门需要树立的正见  ?前言宇宙洪荒,天地寥廓,逝去的和未来的时空,都是无边无际的。人的生命存在,在广袤浩瀚的宇宙天地中...安乐则生起想获得之心,闻到善法的功德后生起要修持之心,现见罪业的过患后生起想断除之心,这些都是欲乐信。  胜解信: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,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,知道三宝是一切时分无欺的皈依处,想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4363689.html